“截止交费前的最后几天,我买了深圳惠民保,虽然88块钱的价格比以前的‘重疾险’翻倍了,但保障权益也增加了不少。”深圳市民张先生表示。
同时,上海的“沪惠保”、杭州的“杭州市民保2023”等多地2023年版惠民保产品近期正处于投保窗口期。记者了解到,多地2023年版惠民保进行了升级换代,包括增加报销比例、增加保障责任和增值服务、增加可投保人群、降低免赔额等。业内人士指出,惠民保的参保率提升是一项体系化的工作,需要多措并举,不断创新,形成合力。
多地惠民保开放投保
面向深圳市基本医保参保人的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“深圳惠民保”的参保缴费通道将于6月30日24时关闭。据悉,“深圳惠民保”目前参保人数已经超过500万。
“在一线城市打工,给自己上几份保险还是有必要的,预算少的买个惠民保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。”在深圳工作的杨女士表示。
据了解,深圳今年新推出的“深圳惠民保”在往年惠民保产品“深圳重疾险”基础上,实现了全面升级,包括拓展了医保目录内保障范围,提高了赔付比例,突破了医保目录限制,覆盖了罕见病高价自费特效药,设置了罕见病专项保障和“港澳药械通”特色保障等。
6月30日,在上海,惠民保也将进行换代,2022年版“沪惠保”保障期到期,2023年版“沪惠保”自7月1日起保单生效,进入新一年的保障期,投保期限截至7月31日。
同时,近期多地2023版惠民保产品陆续上线并开通投保时间窗口。例如,6月27日,杭州的惠民保产品“杭州市民保2023”正式上线,保费为89元,保额最高可达320万元,投保期限截至8月4日。
优化举措有升有降
业内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末,惠民保已覆盖29个省区市,累计覆盖2.8亿人次,累计保费收入超300亿元。
该险种支持高龄、慢性病人群投保,填补了部分保障短板,实现了规模快速增长。不过,惠民保也存在各地产品保障水平参差不齐等情况,并且,从消费者直观感受来看,部分地区惠民保免赔额较高,消费者觉得很难派上用场,获得感不强。
“惠民保刚推出的时候民众的新鲜感较高,在对于惠民保产品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愿意尝试购买,但经过一两年后发现,并非任意一个门诊或者住院均可得到赔付,部分民众的预期没有得到满足。”某寿险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。
业内人士指出,惠民保若想获得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,参保人数需要足够多、资金池规模需要足够大,保持足够的参保率、续保率,尽可能覆盖更广泛的群体,才能形成风险分散机制。
纵观2023年版惠民保产品,在延续了以往低投保门槛、低保费高保额特点的同时,多地产品进行了有升有降的优化,包括进一步延展了投保人群范围,降低了免赔额,提升了报销比例,提高了保障责任和增值服务。此外,更多产品支持用医保个人账户余额为自己、配偶、父母及子女购买,以吸引更多投保。
例如,在优化减低免赔额方面,2023年版“沪惠保”的基础免赔额,由原先的2万元降至1.6万元;对于无理赔续保人群,2022年、2023年连续参保的免赔额降至1.5万元;2021年、2022年、2023年连续参保的免赔额降至1.4万元。
同时,多地惠民保也在增值服务方面加大覆盖。如“深圳惠民保”包含了癌症早筛、代煎中药、健康测评、图文问诊、健康直播、疾病评估六大项免费健康管理服务。
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
业内人士认为,惠民保的参保率提升是一项体系化的工作,除了继续开发个账,鼓励企业通过团体保险购买惠民保等方式之外,产品运营也至关重要,比如通过产品分级或者续保激励的方式留存客户。
比如,有专家建议,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对产品进行升级,对年轻参保人群保费更低,赔付额更多。
对于提升参保率,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孙洁表示,按病组支付模式的惠民保产品形态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参保率,能够有效缓解基金分配不均和过度医疗的问题,同时能够将更多病组纳入赔付。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建议,在基础款之上,可针对不同类型既往症人群开发高保障的升级款产品,满足参保人群多层次保障需求。探索开发针对带病体人群专属普惠险产品,设计更具专病化的保障产品,保费设计上预留一定风险空间,保证产品的可赔付可持续。
如何推进惠民保可持续发展,是这一险种面临的重要问题。上海等多地已在加速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。为更好地推进“沪惠保”持续深入发展,上海市医保局待遇处副处长陈丹沛近期表示,医保部门将继续给予个人医保账户结余资金为本人及家庭成员购买“沪惠保”的政策支持,也在保证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基础上,继续积极协助共保体,实现“沪惠保”投保、理赔、服务等全过程的数据共享和应用赋能。同时,为进一步提升理赔体验,医保部门将加强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、中国银保信的数据共享,探索推动实现主动理赔。(文章来源:中证报)
341234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